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料 > 使用维修 > 正文

农业技术—食品包装杀菌创新技术让食品更安全

www.51spjx.com  2019-07-30 12:20  

    近年来,节省能源,安全可靠,效果好,成本低的包装食品杀菌技术相继得到开发和应用,大大促进了包装食品的生产与发展。

辐照杀菌技术

    辐照杀菌技术是利用放射线同位素钴60,铯157产生的T射线或低能加速器放射出的D射线对包装食品进行辐照处理。加拿大,以色列,法国,日本等国家普遍使用放射物质钴60,它放射出的强力r射线可彻底摧毁细菌的遗传因子,彻底破坏它们的生理活性,使用高剂量时几乎可以消灭任何细菌。

    辐照完全杀菌:将密封包装后的食品以2500千拉德~5000千拉德辐照,能使所有损坏食品的致病性微生物死灭,从而达到商品消毒目的。辐射前可在食品中加入食盐和三磷酸钠等,能减少食品的水分损失,又能增强射线对细菌的杀伤能力。经辐照完全杀菌法处理后的牛肉,鸡肉,火腿,猪肉,香肠,鱼虾等在常温(21℃~38℃)下能贮藏2年以上,可保持色香味俱佳。

    辐照消毒杀菌:剂量100千拉德~1000千拉德,可有效地限制有损大众健康的生物及致败性微生物生长,能有效清除对高蛋白质食品(如肉类,乳制品,蛋制品)危害极大的沙门氏菌,也能杀死冷冻食品深处的沙门氏菌。辐照食品安全可靠,辐照食品从未发现有放射性物质残留,能保持原有质量和色香味。辐照食品的优点是贮藏期长,照射一次可保鲜数年,既杀死细菌,又抑制与延缓食品本身的新陈代谢,消除了食品变质根源。辐照杀菌后可节省大量能量。任何食物用辐照法杀菌后仅采用普通包装便可贮藏,省去大量制罐,冷冻冷藏等材料以及能量。辐射保藏已可代替部分冰箱。

    紫外线照射:紫外线照射是利用紫外线杀伤目标微生物的DNA,使之发生化学变化,形成嘧啶二聚物,以破坏遗传因子而失去繁殖能力或死亡,杀菌效果以250rim~260rim最强。国外研制的强力紫外灯,照射强度达200mW/cm,为高性能紫外线装置。对包装材料杀菌安全有效。

    固体表面杀菌器:将包装好的食品通过传送带,送入照射轨道内,用杀菌灯灭菌处理,然后用传送带送出。适用于塑料薄膜包装的食品,要求包装材料用光线穿透率好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薄膜。

    紫外线杀菌液体杀菌器:可分2种,有外部照射的外部照射式和让水及液体从内部流过的内部照射式。经照射后,杀菌效果可以从初始细菌浓度达到零细菌浓度。

    美国先后开发了系列产品,放射量比过去大数十倍的紫外线已经实用化,已可逐渐用于透射。紫外线杀菌如配合加热,过氧化氢,热柠檬酸溶液,乙醇,超声波等处理方法,效果则更好。

微波杀菌

    微波杀菌就是用微波使水分子发生振动,利用分子产生的摩擦热进行杀菌,适用于导热不良的食品和因加热而易降低品质的食品,亦适用于以塑料类等包装的蔬菜汁,肉汤,清凉饮料和咖啡饮料等食品,能在包装原状下,短时间内从食品中心加热杀菌,还能防止二次污染。微波杀菌只适用于霉菌,酵母菌,大肠杆菌等不耐热的微生物,但对附着在食品背面,水分含量低的食品和无水分,诱导小的塑料或玻璃上的微生物,梵蒂冈机密档案室因温度不能充分提高,效果不显著。微波加热法有烤炉或导管式两种,后者应用于处理液体,液体流过斜贯于导管的玻璃管中被加热。

无菌包装技术

    无菌包装技术是经过杀菌,梵蒂冈机密档案室冷却的无菌食品在无菌状态下,充填到预先杀菌过的容器中,经过密封而能长期贮藏的包装技术。

    近10年来,无菌装罐由流体发展到固体,包装材料由金属罐向包装材料推移,无菌包装技术在欧美,日本等国迅速发展,广泛应用于牛乳为主的乳制品,果汁,布丁,肉,酸奶,鲜奶等。无菌装罐设备由空罐杀菌,充填,罐盖杀菌,封罐四部分构成,空罐210℃~220℃杀菌45S后进入无菌室时,从其下部喷射无菌水使空罐冷却,一般采用的是槽流式装罐机连续装罐。

    日本的MM无菌充填装置是将苯乙烯塑料薄膜用双氧水杀菌后,加热成形膜冲压成环状容器,自动定量充填,用密封膜封口,落料膜切断,用于布丁,果酱,冰淇淋,牛乳,果汁等无菌充填。

    在无菌包装过程中,除对包装用材料,包装食品消毒杀菌外,对车间,工作机械,空气,整个操作都需清洁无菌,彻底实现微生物控制的生产管理和流通管理。无菌包装系统包括食品的杀菌和无菌充填密封两大部分。食品杀菌通常采用高温短时杀菌(HTST法)和超高温瞬间杀菌(UHT)。美国饮用牛乳70%都用纸包装,用后可弃,处理简单。

    国际上典型的无菌包装装置有美国Dole公司的无菌装罐,用于金属罐包装的流体,胶体和含有固形物的食品,如多种布丁,炼乳,酱状食品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51spjx.com/tech-detail/t213860.html

  • 上一篇:浅析罐头食品包装工序对产品变质的影响
  • 下一篇: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现状和对快速检测技术的期望
  • 打印该页 】【 关闭窗口